English

邓小平理论课在北大受欢迎

1998-04-08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本报北京4月7日讯北京大学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先是在5个院系试点、后扩大到全校范围,为三年级本科生开设了邓小平理论课,此举受到热烈欢迎。同学们一改过去遇到公共政治理论课总有些人不愿意上、甚至逃课的情况,到课率几乎100%。上学期期末对参加试点的317名学生实行闭卷考试,不仅全部及格,而且75分以上的占80.6%,成绩之好是近年来公共政治理论课考试中少见的。

为什么邓小平理论课会在北大学生中受到如此欢迎呢?

据北大领导介绍,首先是这门课的教学内容对当代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他们关心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渴望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行动,以更好地贡献于国家和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邓小平理论课的开设正好适应了他们的精神需求。

同学们普遍反映,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他们增强了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的兴趣,提高了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的认识,了解了当前的形势和大政方针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对策,坚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还有的同学说:“从前对于邓小平理论只能停留在一种泛泛的了解和感性的认识上,上了邓小平理论课,才使我更加系统、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了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课进一步促进了同学的自学、思考和讨论。许多同学说:学习这门课,“本来对政治理论课抱有偏见的我却一反常态,竟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有些困惑我很久的政治观念和看法,经老师们课堂上透彻、明晰、深入浅出的剖析之后,我的心里顿时豁然开朗了。不仅上课全神贯注,课后也不由自主地自学起诸如《邓小平文选》、《十五大报告》、人民日报社论等等,并且课下与同学室友常常交流,也积极参加多种研讨会、座谈会,还非常关注这方面的纪录片、专题片。

第二个原因是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知名教授登台授课。北大党委和行政领导对开好邓小平理论课非常重视,把这门课作为重点课、精品课建设,集中力量,发挥北大多学科优势,为“两课”改革创造经验,把课程、基地、队伍建设结合起来。1997年初就把开设邓小平理论课列入工作计划。邓小平理论课由校党委直接领导、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负责,组成了由北大前校长、经济学教授吴树青为牵头人,有校党委书记任彦申、副书记赵存生以及沙健孙、梁柱、肖蔚云、钟哲明、薛汉伟、钱淦荣、张德修、赵家祥、陈占安共12位教授参加的专家教学组,承担教学任务。

这些教授涉及经济学、哲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国革命史、法学、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等多种学科,来自4个院系。他们既把握邓小平理论的整个“体系”,又在某一方面有专深的研究,或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而能重点深入。在一个学期里,他们分别开设了包括“时代的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邓小平哲学思想与党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党在现阶段的大政方针”、“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道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与对外开放战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一国两制’构想与国家统一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与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在于党”等12个专题的讲座。这些讲座基本上涵盖了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由于由有专门研究的教授去讲解,更增加了这门课程的说服力和吸引力。

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是邓小平理论课在北大受到欢迎的又一个重要原因。教学组在备课之初,除了收集整理了社会上干部和群众提出来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外,还专门收集整理了北大学生在邓小平理论和国家大政方针的理解上提出的100多个问题。老师在教学中,不仅力求讲清楚基本理论,而且十分重视联系实际,其中包括国际国内、校外校内的实际,特别是同学们的思想实际,这是这门课能够打动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正如许多同学所说:我们之所以爱听这门课,是因为它能使我想到很多与自己有关的很现实的问题,启发我探求这些问题的答案。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授们还注意把课堂教学、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示范教育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除了开设系列讲座以外,还组织学生参观了反映我国自党的十四大以来伟大成就的《辉煌的五年》大型展览,播放了由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拍摄的电视专题片《中国之路》,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